高级检索

ISSN1001-3806CN51-1125/TN 网站地图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4年  28卷  第3期

应用
利用51单片机实现对激光器电流的精度控制
刘睿
2004, 28(3): 225-227.
摘要:
讨论了一种大功率半导体激光控制器的设计方案,能够对激光器提供一个稳定的受控电流,并能实时监视、控制激光器的温度,以达到保护激光器的目的。主控器采用MCS-51单片机来实现对整个系统的精确控制,对电流的监控达到毫安级,温度可达0.1℃。激光二极管热电制冷器驱动电路采用高效、大功率H桥驱动集成块DRV592。与当前普遍采用分立元件设计相比,简化了80%的设计。
激光熔覆316L不锈钢涂层的结构与腐蚀性能
李强, 张永忠, 李劲风, 林庆彬, 张钦钊, 刘紫兰
2004, 28(3): 237-240,270.
摘要:
使用激光多道搭接法在45#钢基底表面熔覆316L不锈钢粉末涂层,对比研究了激光涂层和对应商用棒材的微观结构及其分别在2mol NaCl,1mol FeCl3和0.5mol HCl溶液中的阳极极化腐蚀行为。结果表明,单层激光熔覆粉末涂层受基底钢材稀释的影响,涂层最终的微观结构由马氏体和极少量的奥氏体组成。激光熔覆粉末涂层和商用棒材在上述溶液中表现出相似的极化行为,阳极极化和阴极极化的超电位都遵循Tafel关系,表现出很好的钝化性能和点蚀抗力。与商用棒材相比,涂层材料的自腐蚀电流大、自腐蚀电位低、极化电阻小、抗腐蚀能力略有下降。
机载激光防撞雷达中激光器的参数设计
杨春平, 吴健
2004, 28(3): 245-247,280.
摘要:
在60m~200m超低空环境中,对直升飞机构成巨大威胁的主要障碍物是圆柱形高压电缆。利用随机面元模型,建立了激光光源的照射模型和柱形表面的散射模型,分析了柱形目标的激光散射功率计算方法。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机载激光防撞雷达中激光器参数的设计方法,为超低空飞行的直升飞机激光防撞雷达系统中激光器参数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激光熔覆Ni-2涂层在冲击载荷下失效机理研究
彭如恕, 石世宏, 欧阳敏玲
2004, 28(3): 259-261.
摘要:
采用冲击碰撞载荷,对奥氏体不锈钢表面激光熔覆镍基合金涂层进行冲击试验,涂层与基体都产生了微塑性变形,反复作用可产生累积宏观塑性变形,从涂层到基体都出现了均匀的形变硬化现象。在涂层覆盖区边缘下部会出现强烈的形变硬化与材料流动现象,同时此处容易产生裂纹并扩展。
一种激光方位角的判定方法
白晓明, 周晓军, 曾钦勇, 罗彬彬
2004, 28(3): 278-280.
摘要:
阐述了一种利用光学窗口阵列接收激光脉冲状态判断激光方位角的方法。这种方法避免了复杂的电路和复杂的计算。此外,还阐述了利用光学窗口光强比和增加光学窗口数目提高系统精度的两种方法,并比较了在不同光学窗口数目情形下,光学窗口的透镜参数及可以达到的精度。通过这种方法,可以用较少的光学窗口,得到较高的角分辨率。
野外高可靠激光训练系统的设计
张小林
2004, 28(3): 286-288.
摘要:
光电器件的饱和现象一直是激光训练系统中的技术难题。热释电探测器为交变信号检测器件,根据这一原理,研制了一种新的激光训练系统,完全解决直射光的问题。介绍了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试验证明,该系统可靠性好、实用价值大。
全固态激光器的数字式光反馈控制驱动电源
王君立, 王云鹏, 李大一, 于前洋, 檀慧明
2004, 28(3): 306-308.
摘要:
介绍一种采用单片机控制的连续运转无制冷、数字式光反馈稳功率全固态激光器驱动电源,其输出光功率在10mW左右,系统包括恒流源、保护电路、脉宽调制、光电池检测放大电路和高速单片机控制系统等部分,基于光电池检测LD光功率输出的非线性控制曲线产生的误差变化,将特性曲线利用软件的窗口控制算法实现区域控制,进而有效地对LD工作电流进行PID稳态控制和光功率参数显示,结合硬件及软件,实现了激光二极管的可靠保护以及光功率稳定、准确输出及在稳光输出情况下,实现激光器的内外调制输出。
不同波长的Ar+激光诱导红细胞荧光光谱特性分析
高淑梅, 兰秀风, 刘莹, 沈中华, 陆建, 倪晓武
2004, 28(3): 312-314,318.
摘要:
根据对可见波段、不同波长的Ar+激光激发同一浓度红细胞溶液产生荧光光谱的研究,发现从600nm到860nm较大的范围内红细胞均存在较为丰富的荧光光谱谱峰,且在波长为620nm附近的谱峰随激发光波长的变化而变化。通过理论分析得到,激光诱导的红细胞荧光光谱主要是红细胞膜上的细胞色素基团、双磷脂分子等以及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大分子中的血红素基团等构成的多种荧光团作用的结果,且在620nm附近的谱峰不仅含有荧光光谱成分,还有喇曼散射的光谱成分。研究结果可对低功率激光诱导生物组织荧光光谱技术在医疗中的应用有参考意义。
激光器光轴平行度及光斑移出视场问题的研究
冯汝鹏, 钟德平
2004, 28(3): 319-322.
摘要:
为适应当前航空航天以及国防等领域对某一类型激光器的迫切需求,结合该方面的专业知识与空间立体几何、空间解析几何知识,经过详细地分析与推导,解决了该类型激光器收、发射场光轴方程的建立,以及两光轴间的平行度问题 ;同时也较为详细地分析了发射光斑移出接收视场的问题,并给出了计算发射光斑不移出接收视场的最大距离的计算公式。该研究结果对实际工程应用设计具有较为重要的参考价值,并有着理论上的意义。
测量和防护
半导体激光器加速寿命测试系统研制
亢俊健, 张世英, 苏美开, 王大成
2004, 28(3): 228-230,254.
摘要:
介绍了半导体激光器(LD)加速寿命测试的理论依据,给出了寿命测试的数学模型,并据此研制了新型LD寿命测试系统。该系统在密封抽真空充氮环境下,通过采集恒功工作LD的工作电流随时间变化的信息及所处环境的温度,绘制出LD的老化曲线,即恒功条件下的“I-t曲线”,然后推断LD的使用寿命。
探测器孔径大小对衰荡腔测量精度的影响
易亨瑜, 吕百达, 彭勇, 刘盛林
2004, 28(3): 231-233,236.
摘要:
为了研究光腔衰荡光谱法的反射率测量精度,分析了腔长失调对衰荡腔模式影响。在此基础上,根据高斯光束空间传输表达式,推导了在一定腔长失调条件下,探测器孔径与衰荡脉冲信号的关系式。并利用数值模拟,分析了衰荡腔测量精度与探测器孔径大小的关系。结果表明,探测器孔径越大,测量的相对误差越小。
微弱激光脉冲信号的相关检测实验
肖洪梅, 苏心智, 陈长庚, 吴健, 张勍
2004, 28(3): 234-236.
摘要:
利用二元光电探测器接收激光脉冲信号,然后根据互相关检测的原理设计了相关处理电路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使其信噪比(SNR)得到改善。实验表明,对于淹没在噪声中的信号,通过相关处理后其信噪比可以达到26dB以上。可以满足大多数使用需求。
金属梁挠度的激光全息再现
朱晨, 刘永胜, 宋淑萍, 徐舟
2004, 28(3): 296-297,302.
摘要:
在材料力学中,金属梁的挠曲线是一个微小的位移分布,无法用常规测量方法精确测量。论述了利用激光全息技术再现金属梁挠度的方法。同时根据挠曲线的数值解,计算出挠度的理论分布,计算结果与激光全息实验符合得很好。这表明激光全息技术可为材料的挠度研究提供新的直观、有效的检测方法。
半导体激光器光束特性的计算机模拟与实验研究
甘巧强, 朱晓鹏, 潘学俭, 邓捷, 宋国锋, 陈良惠
2004, 28(3): 298-302.
摘要:
为建立一套快速、准确的测量系统以适用于半导体激光器中、大规模生产的测试要求,利用有限元差分数值模拟方法对半导体激光器光束的近、远场分布,发散角等作理论模拟,利用测量系统对其光束的近远场分布、发散角等进行测量。最后提出相应方案处理测量结果以减小误差。与一般测量光束参数的系统相比,该测量系统具有兼顾简单快速与准确的优点。
器件与技术
迭层式双折射膜系双频激光器
刘静华, 张书练, 朱均, 李岩, WU Qi-hong, HODGKINSON Lan
2004, 28(3): 241-244.
摘要:
为了简化双折射双频激光器的结构,减小激光谐振腔的调节难度,增强频差的稳定性,构建了一种以迭层式双折射膜系为双折射元件产生频率分裂的新型双频激光器。迭层式双折射膜系由反射膜、双折射膜和增透膜等层叠组成,不同的膜层独立地完成不同的功能。实验中综合利用横向塞曼效应和He-Ne激光器的腔内双折射效应,获得了约7.5MHz的频差。
VCSELs与EELs多模弛豫振荡的研究
李孝峰, 潘炜, 罗斌, 赵峥, 邓果
2004, 28(3): 248-250,258.
摘要:
根据多模速率方程,利用MATLAB提供的SIMULINK软件包对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CSELs)和边发射激光器(EELs)多模弛豫振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单模情况相比,多模时EELs弛豫振荡频率增大、弛豫和延迟时间缩短,而VCSELs动态特性变化不大。与此同时,在得出VCSELs的单模工作、高速调制以及提高偏置电流或自发辐射因子可改善两类器件动态特性等结论外还看到,VCSELs边模抑制比(SMSR)随偏置电流变化率高于EELs;自发辐射因子增大时,边模强度同比例增大、主模强度减小,利用微腔效应有效控制自发辐射因子可以优化VCSELs的单模特性。
高功率激光束的远场特性研究
季小玲, 陶向阳, 吕百达
2004, 28(3): 251-254.
摘要:
采用场振幅沿x方向呈线性变化的非均匀光束模型,研究了非均匀场分布和内光路非线性热效应对远场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初始光束的非均匀分布会影响可聚焦能力,并引起像散。内光路的热效应会进一步减小可聚焦能力和加剧像散。此外,由于热效应,远场峰值光强要降低,且位置发生移动。
二维光学扫描中扫描角度非线性研究
杨志卿, 吴登喜, 郑永超
2004, 28(3): 262-265.
摘要:
分析了二维光学扫描角度非线性产生的原因,给出了二维扫描中仰角、方位角、垂直角方程的数学推导,对二维扫描的非线性进行了分析,讨论了非线性对角度跟踪和扫描成像等应用中的性能的影响,指出非线性修正的方法。
偏光棱镜温度特性的研究
李红霞, 吴福全, 苏富芳
2004, 28(3): 266-270.
摘要:
研究了温度变化对偏光棱镜性质的影响。从理论上对棱镜透射比以及透射光强扰动的温度效应进行了讨论。理论结果与实验结果相符合。实验研究了温度对棱镜消光比的影响,并对器件进行了破坏性实验。结果表明,温度过低或者温度升高过快均会造成器件的损坏。
AGSM光束的聚焦
彭愿洁, 吕百达
2004, 28(3): 289-292,295.
摘要:
基于有扭曲的各向异性高斯-谢尔模型(AGSM)光束二阶矩矩阵的传输公式,研究了AGSM光束通过透镜的聚焦。作了详细的数值计算,说明聚焦AGSM光束的传输特性,包括光束参数和横向光强的变化,特别是扭曲项和空间相关长度对聚焦特性的影响。
多级石英延迟器件相位延迟差研究
马建玲, 李国华
2004, 28(3): 293-295.
摘要:
利用光在双折射晶体中传播遵循的规律,给出了斜入射光束在两个特殊截面(光轴平行于入射面和光轴垂直于入射面)上的相位延迟的计算公式和小角入射的近似处理。从理论上定量给出方位变化与延迟量变化的关系,从而为延迟器件的调整和正确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高阶模补偿单模光纤色散技术研究
吴维丽, 邱琪
2004, 28(3): 303-305,311.
摘要:
在分析计算高阶模色散特性的基础上,论述了利用高阶模大的负色散系数和色散斜率实现了对单模光纤补偿的可行性,着重研究了LP02模作为高阶模色散补偿的性能,结果表明,高阶模色散补偿技术是一种高品质因素的补偿方案。最后设计了基于LP02模的高阶模色散补偿方案,并详细描述了模式转换器的工作原理。
温度对光纤光栅反射波长漂移量的影响
贾振安, 乔学光, 李明, 傅海威, 霍汉平, 刘颖刚, 周红
2004, 28(3): 309-311.
摘要:
设计建立了一套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实验装置,研究了温度对光纤光栅反射波长漂移量的影响。分别对升温和降温过程中光纤光栅反射波长进行了测试,得到了升温和降温过程每度反射波中心波长平均漂移量,分析讨论了波长漂移与温度的变化方向的关系和温度传感响应速度等问题。结果表明,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响应速度很高,反射波长漂移量与温度具有比较好的线性关系,且与温度的变化方向无关。
高斯光束通过非线性梯度折射率透镜的传输特性
张廷蓉, 吕百达
2004, 28(3): 323-326.
摘要:
基于无像差自聚焦理论,使用ABCD定律导出了高斯光束在非线性梯度折射率介质中的解析传输公式。采用矩阵光学方法研究了高斯光束通过非线性梯度折射率透镜的传输特性。结果表明,介质的非线性性和非均匀性、激光功率及入射光束参数影响其传输特性。
色散控制孤子系统的三阶色散分析
张利娜, 蔡炬, 龙瑞平, 祁志甫, 杨祥林
2004, 28(3): 327-329.
摘要:
对三阶色散在色散控制孤子系统中的特性做了深入分析,采用变分法分析了三阶色散对色散控制孤子的传输特性的影响,给出了各参数的演变特点,并通过数值仿真讨论了三阶色散对系统的演变特点,指出了三阶色散对系统的有害性和补偿的必要性。
非对称方孔的夫琅和费和菲涅耳衍射
王明灼, 吕百达
2004, 28(3): 330-332,336.
摘要:
基于标量衍射理论,对均匀平面波通过两个非对称双矩孔的衍射作了解析研究和数值计算,给出了夫琅和费和菲涅耳衍射的横向、轴上和轴外光强分布。研究表明,可用其最大光强的相对误差来区别夫琅和费和菲涅耳衍射,所得结果与两个圆孔情况一致。
多泵浦喇曼放大器简化模型设计及泵浦优化
凌洁, 李康, 孔繁敏, 刘艳, 郭毅峰
2004, 28(3): 333-336.
摘要:
对多泵浦光纤喇曼放大器(FRA)功率传输方程进行了合理简化,得到密集波分复用系统(DWDM)信号合成喇曼增益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受激喇曼散射(SRS)对信号喇曼增益的影响。并在该简化模型基础上介绍了一种对泵浦波长分布和输入功率进行优化计算的方法,实现了超宽带平坦的喇曼增益谱,为多泵浦FRA在DWDM系统中的应用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材料和元件
CO2激光辐照下光学薄膜的温度场与热畸变
杨富, 黄伟, 张彬, 楚晓亮, 刘志国, 蔡邦维
2004, 28(3): 255-258.
摘要:
介绍了光学薄膜温度场的基本理论,利用交替隐型技术,对10.6μm激光辐照下介质薄膜的温度场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夏克-哈特曼波前传感器对介质基底样品、不同厚度的介质单层膜样品以及不同膜系的YbF3/ZnSe介质多层膜样品在10.6μmCO2激光辐照下的热畸变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激光辐照下光学薄膜样品的温度场分布与辐照激光的光场分布、激光功率以及激光的辐照时间等因素有关。对于10.6μm激光而言,Ge最适宜做基底材料。
向列相液晶电热光效应的实验研究
王伟, 李国华, 郝殿中, 薛冬
2004, 28(3): 275-277.
摘要:
通过研究在变化的温度下向列相液晶BL-009的电控双折射率特性,探讨了向列相液晶的电热光效应。实验上采用简单、精确的偏光干涉法,在入射光波长为630nm、测出从室温 20℃~100℃时,液晶的透射率随温度的变化曲线。从而得到液晶电控双折射率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分析实验数据可知,液晶的电控双折射率随温度的升高,在外加电压值不同时具有不同的变化规律。此实验结果对液晶器件的设计、制作、使用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用于光波导的高性能聚合物薄膜制备工艺研究
韩晓星, 朱大庆, 宁娜, 金曦
2004, 28(3): 315-318.
摘要:
讨论了在硅基片上旋涂用于光波导的PS聚合物薄膜时,部分工艺参数,如溶液浓度、旋涂转速、溶剂挥发性、吸水性等对薄膜质量的影响,得到了薄膜厚度随浓度和转速变化的经验公式。分析了造成薄膜缺陷的原因,并对薄膜的性能如薄膜厚度、红外吸收特性和表面轮廓进行了测试。
综述、评述
固态激光介质的热效应与光泵浦极限研究
高俊超, 朱长虹, 李正佳
2004, 28(3): 271-274.
摘要:
计算了固体激光介质的光泵浦功率极限,综述了现有主要的解决热效应的方法,提出了减小热效应、提高介质泵浦功率密度的措施。
自由空间量子密码术的发展状况
张光宇, 马晶, 谭立英
2004, 28(3): 281-285.
摘要:
综述了自由空间量子密码术的发展状况。其中包括自由空间量子密码术协议和量子密钥分配过程,以及自由空间量子密码术实验分析。
简讯及其它
三硼酸铯可产生有效的三倍频
蒋锐, 曹三松
2004, 28(3): 288-288.
摘要:
大阪大学的研究人员们生长出了高质量的三硼酸铯晶体(CsB3O5或CBO),该晶体可使Nd:YAG 1064nm基波和532nm二次谐波的和频产生355nm光。生长出来的晶体在170nm处有吸收,因此能产生200nm处的深紫外激光。
光子晶体可能成为磁激发器
蒋锐, 曹三松
2004, 28(3): 322-322.
摘要:
麻省工学院的研究人员正在探索三维光子晶体(PCs)做为磁材料的可能性,尽管光子晶体是由非磁性材料生产出来的,但它们的结构使其有可能具有磁性。这种光子晶体包含一些缺陷,它们在光学上可能会非常活跃,如果将荧光染料加入光子晶体,这一特性也许还会加强。染料会在缺陷模式的波长上产生发射。如果设计正确,一个缺陷点就可能产生出一个当地场模式,它可以模拟振荡磁性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