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ISSN1001-3806CN51-1125/TN 网站地图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83年  7卷  第2期

综述和评述
几种新型雪崩光电二极管
文雪冬
1983, 7(2): 1-5,11.
摘要:
简要介绍了近期报导的多级雪崩光电二极管、电子和空穴分区电离雪崩光电二极管及超晶格雪崩光电二极管的结构、工作原理及有关结果.
材料、元件研究及工艺
掺镁铌酸锂晶体的生长、极化和光学质量
仲跻国, 徐观峰, 吕玉才, 吕长青, 陈家容
1983, 7(2): 6-11.
摘要:
研究并生长出高浓度适合倍频应用的LiNbO3:Mg晶体.消除了晶体的生长条纹,退火极化过程中克服了脱溶现象,提高了晶体的光学质量.晶体的双折射率梯度达到10-5/厘米量级,在准连续倍频中得到了1瓦以上的谐波功率输出.测定了MgO在LiNbO3中的有效分凝系数与浓度的关系,有一定理论价值.
YAG晶体紫外区域的附加吸收
吴子合, 兰盈州, 顾浩, 王冰, 苗秀琴
1983, 7(2): 12-16,22,35.
摘要:
Nd:YAG晶体是已获得广泛应用的优质激光晶体材料,文献[1]报导了Nd:YAG晶体中Nd3+的吸收光谱,但是,有些晶体由于存在附加的光吸收,使光学及激光性能严重受到影响.观察和探索附加吸收形成的原因,研究消除规律,在实际应用和理论方面都具有一定意义.本文根据对126个具有代表性的样品进行实验观察和吸收光谱的研究得到:石墨电阻炉和高频感应炉生长的钇铝石榴石单晶,在紫外区域都存在有附加吸收带.因此将着重讨论中心波长位置在3700埃和2600埃处附加吸收在不同退火条件下的涨消规律和形成原因.
低浓度镓扩散
浦树德
1983, 7(2): 17-22.
摘要:
本文之介绍一种获得表面浓度为1015~1018厘米-3范围的扩散方法.通过采用GeGa合金杂质源、改进的石英爰架和杂质源舟、在Si片上附加保护层,使P层的R口最小误差达到0.9%,大大提高了扩散层参数的控制精度和表面质量.这种工艺应用于一种目前国际上最新型的1.06微米激光探测器的研制,已取得初步成功.
氧化物薄膜吸收的热电测量及其与激光损伤阈值的关系
池存译, 白鹭校
1983, 7(2): 41-46,41.
摘要:
1983年9月,美国著名激光工程学家A.H.Guenther博士预定来蓉举行"光学薄膜与激光损伤"研讨会.为此,本刊将陆续刊登有关这一课题的文章.本期先发表西德汉诺威大学应用物理研究所J.Ebert博士的实验报导.
TiO2膜的激活反应蒸发及其吸收系数
顾培夫译, 周九林校
1983, 7(2): 47-50.
摘要:
TiO2是一种理想的高折射率膜料.但是,用TiO2制成供激光技术使用的薄膜器件,却是近十年的事情.因此,对TiO2薄膜的镀制工艺,很值得深入研究.本刊1982年第6期发表了上海激光所有关TiO2薄膜的文章,本期又刊登西德汉诺威大学应用物理所的实验报告.关于TiO2薄膜的综述,可参看云光技术,1980年,第4期.
光学表面的清洗
周密译, 王苏校
1983, 7(2): 50-53,54,55.
摘要:
在包含上千个元件的特大激光系统出现之后,需要研究镀膜的和未镀膜的光学元件的清洗方法.在激光系统中,光学元件要能良好工作,其光学表面不应当有污膜或其他污物.污膜会产生不希望的光吸收带和光散射.而且,众所周知,在高功率激光系统中,表面沾污或陷落在膜层之间的污物,会降低零件的激光损伤阈值.
YAG中的位错
郭丽娟译, 梁泽荣校
1983, 7(2): 54-58.
摘要:
计算了YAG中的位错能,讨论了从溶液和熔体生长晶体过程中产生的和由于机械作用引起的位错的可能组态.
偏转角为180°的电子束蒸发装置的阴极溅射
岳泷坤译, 黄君兰校
1983, 7(2): 63-64.
摘要:
在电子束真空镀膜中,应用得最多的要算ESQ-300,ESV-6和УЭЛИ型偏转电子束蒸发器.电子束的偏转一方面不会增大蒸发器的尺寸,另一方面可使阴极从蒸发区中移出,免受蒸发材料分子流的沾污.在ESV-6,УЭЛИ-1型电子束蒸发器中,电子束偏转180°,阴极蒸发物通过阳极孔落到基片上,这就污染了膜层.
激光器件与单元技术
机械式分光
王尔祺
1983, 7(2): 23-26,16.
摘要:
本文综述了激光测距系统中可采用的几种分光方法.根据激光固有特性和系统设计要求,提供了"机械式分光"方案,并论述了其优点及应用.
用一个法布里-珀罗标准具双通窄带滤波的脉冲染料激光放大系统
张国威
1983, 7(2): 27-31.
摘要:
本文提出了一种偏振运转的激光放大与窄带滤波相结合的新方法,与汉斯(Hänsch)系统相比,其优点是组成元件少、结构简单、调整容易,已实验获得了可调激光谱线带宽仅为300兆赫(~3.5×10-3埃)的高功率窄带的线偏振激光输出.
单椭圆柱玻璃聚光器的研制
王明秋, 古鸿仁
1983, 7(2): 32-35.
摘要:
本文报导单椭圆柱玻璃聚光器的研制,并进行了激光实验,与金属聚光嚣相比效率提高了50%.
对温度变化极不敏感的激光束聚焦光学系统
陆锡南译, 屈乾华校
1983, 7(2): 59-61.
摘要:
本文叙述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光学系统,它可用来聚焦激光束以提供相当大的f#数的衍射限点光源,这种点光源用于光学检验及实验等.它的设计特点是:其性能在温度均匀变化时,灵敏度极低.从低温到接近光学材料熔点的摄氏几百度的温度变化都对所预定的性能无明显的影响.由于系统不用非球面,它远比大f#数的抛物面镜便宜(抛物面镜亦可提供一点光源).本系统准直的灵敏度也比同一f#救的抛物面系统的低.
校正会聚光束中布儒斯特角窗口的象差:一种简易方法
徐德衍译, 蔡永鑫校
1983, 7(2): 62-62,63,70.
摘要:
Wood等人最近的一篇文章叙述了在会聚激光束中使用布儒斯特角窗口的结果.正如报导的那样,因倾斜平板而引入了球差、彗差及象散,结果导致了比衍射极限所限制的焦点更大的焦点尺寸.图1示出了输出会聚激光束中一种典型的布儒斯特角窗口.Doherty的文章描述了校正会聚光中分束器象差的一种简易方法.
用于外差探测CO2激光测距仪的声-光调制嚣
葛中柱译, 孙正年译, 时顺森校
1983, 7(2): 65-70.
摘要:
在连续波激光束上叠加任意的调制波形,这使得声-光调制器能完成一项重要的工作:即把现代微波雷达电信号的发生和处理技术应用到外差CO2激光雷达系统中去.本文首先以一种新颖的论述,图解地给出了设计调制器的主要制约因素.然后描述用于CO2激光雷达中的50~70兆赫锗-铌酸锂调制器的制造.最后,给出其效率(输到换能器的电功率每瓦约为4%)以及上升时间(约40毫微秒)的实验测量.
激光应用
激光在反射式弹道高速摄影中的应用研究
刘宪文, 张国顺, 纪国勤, 刘江平
1983, 7(2): 36-40.
摘要:
本文叙述了脉冲红宝石激光光源用于反射式弹道高速摄影的研究情况.反射式高速摄影亦称前光摄影,它充分利用激光亮度高、单色性好的特点;不仅可以拍摄飞行姿态,而且可以克服发光目标的火光干扰,用以研究烧蚀等现象.我们自1978年开始研究,先后对半自动步枪子弹、曳光弹和高速脱壳穿甲弹等作了照相实验.整机已于1982年7月进行了鉴定.文中报导了最近所进行的实验和获得的一些照片,并对进一步的研究进行了讨论.
测量、测试技术及防护
利用激光束的光压绝对测量它的能量
谭显裕译, 蔡永鑫校
1983, 7(2): 71-74.
摘要:
以入射光束和可摆动的反射镜之间的动量交换为依据的仪器被称作绝对激光功率计.由于光束施加于反射镜上的力与入射光功率成正比,所以,从测量力的数值,我们就能够推算出光束的入射功率.但一般说来,联系光压力和入射光功率的系数包含一些不能精确得知的参数,而我们所描述的这种设想的装置便可消去这些参数.
激光技术讲座
激光目标指示器
徐荣甫, 邓仁亮
1983, 7(2): 75-79.
摘要:
自激光问世以来,它在科学研究、生产实践、医学等各个领域都已获得了广泛的应用.而其较尖端的应用则大多在军事上.众所周知,激光在军事上最成熟的应用便是各类激光测距仪.此外,激光目标指示器也是一类日趋成熟的激光军用仪器.下面,我们就激光目标指示器的用途、结构型式及其激光器等作一简单的、普及性的综合与介绍.
研制简报、短讯及其他
陶瓷聚光腔研制简报
孙连玉, 薛友苏, 周云生
1983, 7(2): 80-81.
摘要:
目前,固体激光器中多采用金属镀层抛光镜面反射型聚光腔,该种聚光腔加工、抛光困难,且易于氧化,稳定性差.国外在一些小型化单次器件中,采用了陶瓷漫反射型聚光腔.陶瓷聚光腔具有稳定可靠、造阶便宜、加工方便、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比金属镀层的椭圆柱聚光腔优越.近年来我们在陶瓷聚光腔方面开展了一些研制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半导体GaAs-(AlGa)As大光腔激光器研制简报
张兴德
1983, 7(2): 82-83.
摘要:
1962年第一个半导体GaAs激光器出现以后,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对半导体激光器的理论、材料、器件制造工艺以及应用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器件的结构从同质结、单异质结发展到双异质结;工作方式从低温下脉冲工作到1970年成功地实现了室温下连续工作.1971年RCA公司的H.Kressel等人集中了单异质结激光器的脉冲光功率大和双异质结阈值电流低等优点,从结构上把二者结合起来,实现了一种新型半导体激光器——GaAs-(AlGa)As大光腔激光器(Loc).
机载激光火控系统试飞成功
苏长山
1983, 7(2): 88-88.
摘要:
由空军五三一一厂和航空工业部六一三所共同研制的强击型飞机激光火控系统于82年10月至11月在空军某部进行了原理试飞并获得成功.试飞中分别对平地目标及山地目标进行了平飞轰炸、俯冲轰炸和机炮、火箭对地射击及连续攻击等五个项日的实弹考核,各项成绩多为优秀和良好.
文献简介
国外文摘选(试版)
刘松明译, 邹声荣译, 封鸿渊校
1983, 7(2): 84-87.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