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凤
, 彭捍东
, 孙山山
, 孙丹
, 宋连科
. 干涉因素对偏光棱镜消光比测量的影响. 激光技术,
2017, 41(1): 120-123.
doi: 10.7510/jgjs.issn.1001-3806.2017.01.024
|
[2] |
唐恒敬
, 吴福全
, 邓红艳
. 格兰-泰勒棱镜和格兰-付科棱镜透射比的比较研究. 激光技术,
2006, 30(2): 215-217.
|
[3] |
亓欣
, 吴福全
, 郝兆荣
. 晶体光轴的不平行对Glan-Thompson棱镜性能影响分析. 激光技术,
2011, 35(6): 775-777.
doi: 10.3969/j.issn.1001-3806.2011.06.014
|
[4] |
蔡生景
, 李国华
, 吕廷芬
, 孔德福
. 多光束干涉对钒酸钇棱镜透射比的影响. 激光技术,
2011, 35(1): 99-101.
doi: 10.3969/j.issn.1001-3806.2011.01.027
|
[5] |
马丽丽
, 吴福全
, 宋连科
, 苏富芳
, 史萌
. Rochon棱镜反向使用消光比. 激光技术,
2017, 41(4): 611-613.
doi: 10.7510/jgjs.issn.1001-3806.2017.04.031
|
[6] |
马丽丽
, 宋连科
, 吴福全
, 郝殿中
, 王涛
. 单元式偏光分束棱镜分束角和光强分束比. 激光技术,
2008, 32(3): 299-301.
|
[7] |
程冠晓
, 李国华
, 彭捍东
, 郝殿中
. 相关检测法宽光谱消光比智能化测试系统. 激光技术,
2006, 30(2): 161-164.
|
[8] |
穆廷魁
, 李国华
, 彭捍东
. 高消光比测试系统衰减器的研究. 激光技术,
2007, 31(1): 71-73.
|
[9] |
郑萌萌
, 吴福全
, 刘在国
, 张立春
, 李清山
, 田建祥
. 阳极氧化铝膜的偏振光谱特性研究. 激光技术,
2008, 32(2): 116-118,121.
|
[10] |
王光辉
, 吴福全
. 磁致圆二向色性对法拉第旋转器消光比的影响. 激光技术,
1999, 23(6): 350-353.
|
[11] |
徐兆鹏
, 朱化凤
, 刘鑫
, 王天阳
, 刘佩
, 李超
. 格兰-付科棱镜光强透射比曲线波动成因的研究. 激光技术,
2015, 39(3): 405-409.
doi: 10.7510/jgjs.issn.1001-3806.2015.03.027
|
[12] |
孔庆典
, 宋连科
, 孔丽华
. 石英波片延迟量的温度效应研究. 激光技术,
2008, 32(4): 374-376.
|
[13] |
马建玲
, 李国华
. 空气隙偏光镜空气层厚度的优化设计. 激光技术,
2005, 29(1): 72-73.
|
[14] |
栗开婷
, 吴福全
, 彭敦云
, 李丁丁
. 胶合剂折射率对格兰-汤普逊棱镜性能影响的分析. 激光技术,
2015, 39(1): 96-99.
doi: 10.7510/jgjs.issn.1001-3806.2015.01.019
|
[15] |
贾朋
, 李国华
, 彭捍东
. 转向型复合式平行分束棱镜的新设计. 激光技术,
2008, 32(2): 154-156.
|
[16] |
任广军
, 赵杰林
, 姚建铨
. 光通信波段液晶双折射效应的研究. 激光技术,
2011, 35(2): 242-244.
doi: 10.3969/j.issn.1001-3806.2011.02.027
|
[17] |
郝殿中
, 吴福全
, 孔伟金
. 薄膜偏光分束镜的设计与性能测试. 激光技术,
2004, 28(4): 401-403,423.
|
[18] |
孟繁华
, 宋连科
, 孔凡震
, 刘文
. 一种新型对称分束偏光棱镜的设计. 激光技术,
2006, 30(6): 670-672.
|
[19] |
倪志波
, 宋连科
, 刘建苹
, 郑萌萌
. 反射型单元结构对称分束偏光棱镜的设计. 激光技术,
2008, 32(2): 151-153,156.
|
[20] |
任树锋
, 吴福全
, 赵培
, 唐恒敬
. 冰洲石-玻璃组合三元结构平行分束偏光镜. 激光技术,
2006, 30(3): 311-312,3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