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FSOC制定了机载高能激光(AHEL)计划,将激光武器集成进AC-130J飞机中,使之具有进攻与防御的能力,并准备2020年在外场进行演示试验。2015年, AFSOC对国防工业界发布一项“挑战书”——在这一个10年结束之前在武装运输机AC-130上安装电力驱动的高能激光器[17]。
-
运输机载激光武器的研制,得到了国防部办公室和SOCOM的经费支持,以及空军的技术支持。SOCOM计划在AC-130飞机上集成一台200kW的激光武器,拥有对数英里之外目标的高精度的静默摧毁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2016年,美国空军要求国会提供1.2亿美元的资金,首先研制出一套60kW激光样机,其次定标放大150kW以上,最终达到200kW的目标[18]。另外AFSOC表示,一架武装运输机AC-130W已被批准退役,来支持这项工作的开发和测试。原计划在2017财年启动,并在2020年开展飞行试验,其演示内容将是轻研发、重实战能力。采用快速样机方法,将多个成熟的激光子系统(例如光束发射、激光器、热管理和电力)进行快速集成,开发出一个武器样机组,用于作战评估,并引导出未来需求。其中高能激光组件将能够进行模块化升级,并与PSP系统进行无缝集成。
-
2016-03-18《内部防御》报道,SOCOM向国会申请2017财年追加2千万经费,启动AHEL计划。之后打算在2018和2019财年各申请4千万经费,投入AHEL计划的研发工作。由于国会并不充分了解AHEL计划的作战的效益与技术的成熟度,在一定程度推迟了立项和削减了申报经费。
美国国防部办公室为了支持激光运输机的研制计划,于2018财年专门在PE 0603699D8Z(新兴能力)计划中,临时设立了713/高能激光器专项,经费为1400万,启动AHEL计划的风险降低研究。
SOCOM从2018财年开始,在研发类预算的SF100航空系统高级开发计划中,专门设立了PSP高能激光器专项,用于在AC-130平台上高能激光武器演示。另外在采购类预算的1202PSP计划中,从2020财年开始,也有部分经费用于AC-130机载高能激光武器的研制。其经费如表 1所示。
表 1 SOCOM预算的AHEL计划研制经费/百万美元
FY18 FY19 FY20 FY21 FY22 FY23 FY24 FY25 PSP HEL 15.650 26.022 27.227 24.195 待定 待定 待定 待定 1202PSP 232.930 243.111 167.714 141.180 134.636 137.334 232.930 -
虽然高能激光武器已经安装到海军舰艇、陆军重型卡车和波音747大型飞机上,但AFSOC承认,将其安装在像AC-130运输机这类空间较小的飞机上,仍处于研究阶段,不过这并没有阻止AFSOC自2015年以来就追求该武器技。
从技术层面来讲,要把一台激光武器安装在地面基地、一艘海军战舰或者甚至一台陆军车辆上,都会比安装在一架飞机上容易得多,因为飞机上每寸空间都很重要,并且在飞行中每个部件都会振动。目前世界上第1台正式服役的激光武器,是安装在排水量达到将近17000t的美国“庞塞号”军舰[19]上。相比之下,AC-130J满负荷时重量为82t。
为使飞机能够承载激光武器,大量的研发工作还须开展,包括飞机的尺寸、重量、动力方面的工程设计。而对于现有激光技术而言,如何设计一个足够小型化、能够装载到快速移动的运输机上的可移动作战光源仍旧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空军对安装在AC-130武装运输机上高能激光系统的重量和体积都有严格限制。重量大约在2268kg以下,为一辆牧羊人吉普车的重量;并且激光器在2017年服役的AC-130J上占据的空间不要超过一挺机关炮的位置。
-
随着高能固体激光器的小型化,机载激光武器的作战光源逐渐由化学激光器,转变为电力驱动的固体激光器。随着激光输出功率的提高,固体激光器将需要越来越多的电力,并产生更多的废热。因此高能固体激光器的运行,将加剧了飞机电力的消耗,会带来用电量和热载荷的大幅增加且波动剧烈,而飞机发电容量和热管理能力有限。为机上激光系统提供足够的电力以及如何实现系统冷却,逐渐成为一项越来越大的技术挑战,因此如何高效管理飞机电力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AC-130上的4台劳斯莱斯T56-A-15引擎,每台都能产生3.9MW的电力,其余量足够维持200kW激光武器的运行。
-
机载光束发射转塔在设计上突出在气流中。由于孔径上激发的非稳定冲击气流,将导致在尾场出现强烈的航空光学畸变。这些畸变降低了目标上的功率密度(即减弱了激光定向能系统的毁伤能力),并限制了定向能对前场目标的打击能力。
为削弱和调制发射塔周围的大尺度湍流结构,需要采用优化尾场指向角的流体控制策略,同时采用自适应光学同步流场控制技术。在地面实验中,可利用风洞试验,验证稳定和周期性流体的控制技术性能,并通过自适应光学系统进行闭环校正;在飞行实验中,还需在发射塔上集成流体控制装置。
在AHEL样机中负责光束控制的MZA公司,曾参加机载航空光学实验室(Airborne Aero-Optics Laboratory,AAOL)、机载激光(airborne laser,ABL)武器等系统的研制,长期以来,一直被视为在大气传输和自适应光学系统领域中波动光学建模的专家。以前机载激光计划的经验教训,为AHEL样机的风险降低研究奠定了基础(见图 3a)。另外洛·马公司、国防先进研究计划局和空军研究实验室已在2015年演示验证了超音速机载发射塔的性能,完成了近60次飞行测试,验证了机载激光发射塔可在接近超音速的条件下实现向任何方向的射击(见图 3b)。公司研制的发射塔采用自适应光学并结合空气动力学和气流控制技术,解决了突出的发射塔在飞机尾部引起的极端湍流效应,从而能够360°控制高能激光束的发射,实现了全方位的光束发射,突破了超音速的限制。试验结果将被美国国防部先进研究计划局和空军研究实验室采纳,来制定未来高速飞行器上机载激光武器系统的技术要求。洛·马公司的试验结果,对AC-130运输机上安装激光武器的计划,将有一定参考价值。
-
机载平台的气动-机械抖动问题对光束控制的需求,也是AHEL计划的难点。气动流场将使发射塔产生抖动,机身的振动将导致光学链路上光束的漂移,都将使输出光斑产生弥漫现象,从而降低了光束质量,甚至破坏光束系统自身。核心是研制出激光武器系统的机载隔振平台,并发展平台之间光学链路中光束的稳定技术。借鉴AAOL、ABL和先进战术激光(advanced tactics laser,ATL)武器等机载激光计划的经验和技术,这方面的光束控制技术将不再是AHEL项目面临的最大挑战。
ABL、ATL计划虽然已经下马,在过去几年的激光打靶演示中,发展了激光在大气层中精确打击目标的武器系统能力,掌握了航空环境下光束的控制技术,验证了大气层中使用激光武器的可行性,为后续的机载激光武器的研制提供了宝贵的技术经验。美国军方由此而获得了机载激光器、航空光束控制等领域的技术积累和试验经验,为后续发展机载激光武器打下了坚实基础。
-
经过前期的研究,SOCOM于2019年6月披露了AHEL样机的系统架构,如图 4所示。
可以看到,AHEL样机包括了总控装置、火控装置、束控和发射装置、激光器及其电源、热管理等子系统,其中束控装置将含有变形镜、快反镜等自适应光束元件。
-
2016年, 海瑟尔徳中将向突防网(breaking defense net)透露,目前有好几家公司同时在研制激光武器,“我们一直关注着他们的进展”,“现在技术已经成熟,可以在AC-130上应用激光武器”。
-
在初期的AHEL样机中,激光器输出功率为60kW。根据AC-130的搭载能力,激光器重量不超过约2268kg,这基本上是武装运输机现有30mm口径机关炮的重量。表 2中为60kW样机的设计要求。
表 2 60kW样机的设计要求
参量 数值 发射口径 不大于30mm 30mm机关炮重量 2268kg(无弹药)~2994kg(满载弹药) 飞行高度 3048m~6096m 火控模式 无缝集成到作战管理系统和精确打击套件中 -
如图 5a所示,通用原子公司在HELLADS计划和RELI计划支持下,采用分布式增益液体激光技术,2015年研制出的第3代激光器模块,实现了75kW的高质量光束输出,重量功率比达到4kg/kW、体积为1.3m×0.4m×0.5m,光束质量β < 2、电光效率接近30%;采用紧凑的锂离子电池提供电力,能持续运行30s以上。通过2个模块的串联可实现150kW的激光输出,光束质量下降为β=4[20]。作为最早的候选作战光源,通用原子公司响应海瑟尔徳中将的号召,正在研制更为紧凑的第4代高能激光模块。
如图 5b所示,洛·马公司在RELI计划和陆军车载激光计划下,2017年3月研制出60kW光谱合成的光纤激光器,其电光效率达到了43%[21],估计光束质量β≈1、体积功率比为10kg/kW,也成为AHEL计划作战光源的备用选项之一。
由于洛·马公司的光纤激光器效率高达40%,受到空军机载武器专家的关注。在40%的激光效率下,60kW激光器需要150kW电力,150kW激光器需要375kW电力,大大缓解了飞机的电力供应,有助于激光功率的进一步提升;另外采用高能量密度的电池和超级电容器,还将有助于降低激光武器的重量和成本。最终60kW样机选择了洛·马公司的光纤激光器。
-
激光发射塔可布置在战斗机的机身侧面,或者布置在机腹。不同的布置,将决定激光武器的作战方式,最终影响其作战能力。发射塔安装在机身侧面,激光武器的使用方式是向左转向时“开火”,即飞机向左侧倾斜、转弯并向目标持续照射。这种方式,比较适合于空对地战,或可用于空-空导弹的防御。如果战斗机的防御重点是地-空导弹,那么将可能会将发射塔安装在机腹,使用更为方便。另外不同的安装方式,导致的空气湍流不同,所需的流场控制技术可能会有差别。
空军科学咨询委员会(Air Force Scientific Advisory Board,AFSAB)开展了一项研究,对比考察了激光器在飞机腹部的安装位置与其在飞机侧面替换原30mm口径机关炮的安装位置。AFSAB的研究发现,由于飞机自身将遮拦激光器的有效发射半球,侧面安装方式将限制激光器能够打击的范围。激光发射半球上方的一半区域,对于地-空导弹的防御,基本上无用。而机腹安装的发射塔,在防御地-空导弹有完全的发射角度。因此激光武器发射塔安装在武装运输机的腹部,从长远来看,将提供更多的进攻和防御能力;但是腹部安装发射塔将需要更多经费、更多时间来研发。而飞机侧面安装的结构,对现有飞机的修改较少。
AFSOC权衡了武装运输机的激光武器打击能力与安装方式,为了更快速地将激光武器部署在飞机上,已经达成共识,移除机身侧面的30mm炮、并将在此处安装激光武器作为首选。将激光器安装在AC-130J运输机的侧面,能形成低成本的、能快速部署的攻击能力(见图 6)。“为了降低演示试验成本,AFSOC正在考虑的是将发射塔安装在现有的侧孔中,而这是目前机关炮所在的位置”,AFSAB主席维尔纳·达姆说。“这仍然会让我们学到很多关于如何在AFSOC任务中使用激光器的经验,虽然这种安装方式在演示试验中并不像机腹安装方式那么有用”(见图 7)。
-
作战中,高能激光对目标的破坏,主要是激光束产生的热使目标加热、烧蚀、熔化、诱导爆炸、燃烧或致盲。目标材料的破坏阈值常用功率密度作为判定指标。对于激光器输出功率为P、发射口径为D、射程为L,激光波长为λ、光束质量为β的平面聚焦束和高斯聚焦束,激光在目标上的远场功率密度W可统一为:
$ W = \frac{P}{{{\rm{ \mathit{ π} }}{r^2}}}\frac{{\eta P{D^2}}}{{{L^2}{\lambda ^2}{\beta ^2}}} $
(1) 式中, r为光斑半径, 不同大气环境的大气透过率η取值不同。可以看到,激光器输出功率越大,沉淀在目标上的功率密度也大;另外激光波长越短、光束质量越好,则激光的打击能力越强。事实上激光对付大多数先进导弹特别有效,为了提高命中精度,大多数精确制导武器都采用了光学或光电传感器,它们使用的材料对激光特别敏感,破坏阈值仅为10W/cm2~100W/cm2,是易损部件。AHEL也能破坏导弹的雷达和光学头罩(头罩的破坏阈值102W/cm2~103W/cm2),造成导弹空气动力学失衡而坠落或使制导系统无法获得目标的形状、大小和距离等信息而脱靶。
针对目前公布的AHEL样机参量,取发射口径D=30cm,激光器出口光束质量β=1。考虑到大气湍流影响,假设经激光束大气传输到达目标上时β=5。计算可得AHEL样机的毁伤能力:能够毁伤6.4km射程内导弹的光-电传感器,破坏2km范围内导弹的光学头罩。
美国运输机机载激光系统研制进展
Development of AC-130J AHEL system
-
摘要: 美国运输机机载高能激光(AHEL)系统是下一代武器,能够在复杂环境中实施精确地隐秘打击。第1套实战化的机载激光武器,将在2022年进行演示试验。首先介绍了AHEL系统的应用需求、研制计划,并分析了系统结构和面临的技术挑战。其次梳理了AHEL系统的研制进展,并由系统参量评估了AHEL系统的作战性能。综合分析可知,AHEL系统采用最佳组件,通过快速原型方法,实现了激光武器系统在AC-130J飞机上的集成,并借鉴了以往机载激光计划的经验教训,降低研制风险。最后分析了其下一步的技术发展方向。Abstract: AC-130J gunship airborne high energy laser (AHEL) system is a next generation weapon capable of providing scalable effects in complex targeting environments with low acoustic & kinetic signatures. As a first airborne high energy laser which can be used in actual combat, it will be demonstrated in 2022. First, the application goal and development plan of AHEL system were introduced, and its system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ies challenge was analyzed. Then its development was reviewed, and its fighting capability was deduced from its system parameters. The analyses show that it leverages a rapid prototyping approach to demonstrate integration of a laser weapon system onto an AC-130J aircraft by utilizing a best of breed approach, and much work has down to mitigate risks identified from prior HEL projects during its development. In the end, technical development trends are given.
-
表 1 SOCOM预算的AHEL计划研制经费/百万美元
FY18 FY19 FY20 FY21 FY22 FY23 FY24 FY25 PSP HEL 15.650 26.022 27.227 24.195 待定 待定 待定 待定 1202PSP 232.930 243.111 167.714 141.180 134.636 137.334 232.930 表 2 60kW样机的设计要求
参量 数值 发射口径 不大于30mm 30mm机关炮重量 2268kg(无弹药)~2994kg(满载弹药) 飞行高度 3048m~6096m 火控模式 无缝集成到作战管理系统和精确打击套件中 -
[1] ZVIKAA. Us air force decoy, the most expensive shot 20, 000, 1.74 million a year[EB/OL]. (2016-11-08). https://www.sohu.com/a/249879682_819742. [2] PRIGG M. US Air force self-protect high-energy laser demonstrator still a high priority for 2021-2022 demonstrations on fifth generation fighters[EB/OL]. (2016-02-09). http://nextbigfuture.com/2016/02/us-air-force-self-protect-high-energy.html. [3] ROBINSON K. Kirtland lands major laser project for fighter jets[EB/OL]. (2016-10-13). https://www.abqjournal.com/866630/kirtlands-air-force-lab-awards-39m-for-laser-equipped-jets.html. [4] PRIGG M. US Air force to test laser weapons for supersonic fighter jets in 2019: Next generation 'Air Dominance' fighters could be first to use radical weapons[EB/OL]. (2016-11-08). http://www.dailymail.co.uk/sciencetech/article-3918170/US-Air-Force-test-laser-weapons-supersonic-fighter-jets-2019-generation-Air-Dominance-fighters-use-radical-weapons.html. [5] WANG B. Air force special forces request budget to modify AC-130W with a combat laser for 2018[EB/OL]. (2016-10-01). http://www.nextbigfuture.com/2016/10/air-force-special-forces-request-budget.html. [6] REN G G. Information link analysis of aorborne laser weapon[J]. Laser Technology, 2002, 26(4): 241-243 (in Chinese). [7] ZHANG Y Zh. Progress in airborne lasers weapon research[J]. Aeronautical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2019, 62(7): 91-94 (in Chin-ese). [8] CAO Q Sh, LU J, LIU J G, et al. From SHiELD to look into the anti-missile capability and technical challenge of airborne laser weapon[J]. Journal of CAEIT, 2019, 14(5): 443-451 (in Chinese). [9] TIAN Ch Y, ZHANG M Sh. Airborne laser weapon and the key technology[J]. Science & Technology Review, 2019, 37(4): 30-34 (in Chinese). [10] LIU L H, TAN B T, ZHANG X Y, et al. The airborne laser project in the United States[J]. Laser & Infrared, 2019, 49(2): 137-142 (in Chinese). [11] JIANG J F, ZHANG Zh, GAO G B. Study on energy storage and power supply of airborne laser weapon[J]. Aeronautical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2018, 61(19): 84-91 (in Chinese). [12] GAO G B, HAN L S. Study on thermal management of airborne laser weapon[J]. Aeronautical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2018, 61(7): 93-96 (in Chinese). [13] YI W W, QU Ch H, REN G G, et al. Tactical airborne laser wea-pon[J]. Laser & Infrared, 2018, 48(2): 131-139 (in Chinese). [14] HUANG Y, HOU H M. The tactical high energy laser weapon of America[J]. Laser Technology, 2002, 26(4): 273-276 (in Chin-ese). [15] REN N, LIU J M. Analysis for American airborne laser[J]. Infrared and Laser Engineering, 2008, 37(s3): 379-382 (in Chinese). [16] GUO J, SHAO J F. Technical overview of airborne laser weapons[J]. OME Information, 2010, 27(11): 1-6 (in Chinese). [17] DREW J. AFSOC developing tactics for '2020' AC-130 gunship laser weapon[EB/OL]. (2015-12-17)https://www.flightglobal.com/news/articles/afsoc-developing-tactics-for-2020-ac-130-gunship-l-416878. [18] US DEFENSE NEWS. US air force targets $120 million investment in laser gunships[EB/OL].(2016-07-11). http://www.pantagraph.com/business/investment/markets-and-stocks/air-force-targets-million-investment-in-laser-gunships/article_2b9a103c-8b21-5377-8b36-497fd3b3c705.html. [19] YI H Y, QI Y, HUANG J J, et al. Development of the ship-based laser weapons[J]. Laser Technology, 2015, 39(6): 834-839 (in Chinese). [20] YI H Y, QI Y, YI X Y, et al. Development of GA-ASI's high energy Laser[J]. Laser Technology, 2017, 41(2): 213-220 (in Chinese). [21] PRIGG M. Laser warfare breakthrough as Lockheed Martin delivers first drone killing weapon to US Army[EB/OL]. (2017-03-17). http://www.dailymail.co.uk/sciencetech/article-4325058/First-drone-killing-laser-tank-delivered-Army.html.